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社區大學:為自己補充一點生活的維他命


社區大學的課程很平易近人,但很多時候對喜歡「權威」的台灣華人而言並不見得討喜。

畢竟「師承某某大師」聽起來好像比較厲害,我們總是期待著自己花的錢CP值最高,能學習到最多,彷彿必須把自己掏空,然後再試著把老師的每一句話聽進心裡,然後再找機會慢慢參,我們對大師跟大師的知識充滿好奇,但卻不見得同等地對自己跟自己擁有的知識同等好奇。

我很喜歡社區大學。在那裡我們只是兩個人。

要成為社區大學的講師,必須先看過《學校在窗外》這本黃武雄老師的書,書中描繪了一個非常動人而深刻的學習樣貌,共同學習的師生、引導學員從自己的經驗探索、產出屬於自己的知識、跟在地的經驗更深刻的連結、更肯認自己的經驗、更能安住於自己裡面、孕育在地的社群、更多的溝通、更平等而民主的公民社會。

不再是上而下的「罐裝知識」而是有包含豐富地下而上的「經驗知識」。

整理更多的自己、也幫自己賦能、更能信賴自己的反應、更從在地的日常的經驗出發累積在地的知識經驗,而不只是再次平行移植其他地方而來的洋玩意,更在地、更經驗、更本土、更切實的經驗。

一個我們彼此都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經驗。

試著在這樣的場域裡面相遇,我不只是老師、我是一個有經驗的人,你不只是學員、你是有自己豐富經驗的人,提取經驗,整理自己的故事,屬於自己的理論,哪些很少說清楚的自己的故事。是很珍貴而難得的機緣,非常感人的緣分。

圖示是這學期社區大學最後一堂課,跟大家一起玩自製的非暴力溝通桌遊《動物巴別塔》,被同學嫌棄「老師這個遊戲製作者很黑心,遊戲平衡做得不太好」、「獨角獸也太倒霉了吧,又是有蹄目又有翅膀、還有很多毛,什麼壞事都有他一份」,但大家一邊玩一邊笑得很開心,我也只能保證「我一定回家調整,一定會調整得更平衡一點啦,抱歉抱歉」。

社區大學裡面有許多「生活化」的課程,目標不是高大上的昂貴、專業、罐裝知識的課程,而是更貼近人、更貼近生活、更靠近讓我們能活得好一點點,是哪些「好像有點知道又有點不知道」的知識,也是哪些「不知道好像不會怎樣,但有些小技巧生活會更順利」的哪些體驗跟感受類的課程。

我們都不是只為了工作而活的工具人,更生活一點,更靠近自己一點,或許社區大學會是大家的好夥伴,18週的課程很平實只要3000元,以前大家會以為社區大學都是老人去的,其實社區大學有許多年輕人來聽課,也有很多年輕的老師們,很寬的年齡層、很豐富的不同生命經驗,一個很棒的地方。

你所在的地區應該也有社區大學,當你覺得悶悶不樂,或許是缺乏一些生活的維他命,不妨考慮到社區大學選一門課、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索自己、也更靠近在地的故事。

社區大學真的很棒很好玩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