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一起學非暴力溝通(四):經驗取代


要學習非暴力溝通真的很難,特別是假使你在一個充滿暴力語言的環境下長大,時常被大人將自己的想法、價值觀放進你的腦袋裡,取代你的經驗的時候,這種時候,學習什麼自我肯定、自我尊重、自我欣賞,實在難得跟鬼一樣。不知道什麼是自我肯定、也不太確定自我尊重跟自我欣賞到底要怎麼做,雖然看了很多書籍,好像有許多告訴你「喜歡自己」、「接受自己的樣子」的語言,但好像就是敵不過腦袋中那捲強力放送的錄音帶,他會一直告訴你「真的嗎?」、「這樣就夠了嗎?」、「你是不是太安逸了?」、「你只挑自己喜歡的作,難怪會這樣」、「你這樣不行啦」、「我沒見過有人可以這樣過生活的」、「你騙我沒有在社會上混過嗎」之類的各種聲音,會讓「自我尊重」像黃河對岸山嶺上的一朵花,不太確定有沒有命能摘到。

什麼是大人將自己的想法、價值觀放進你的腦袋裡,取代你的經驗呢?

舉例來說:當孩子今天從學校回家、或去別的地方,這個孩子看到家人或朋友,忍不住跟他說了今天在學校發生的鳥事,孩子說「今天那個OOO叫大家都不要跟我說話,結果大家就都聽他的耶,這些人怎麼回事?」大人可能秉持著善意,跟孩子說「那你要反省看看你是不是做了什麼討人厭的事,讓大家不喜歡你不跟你玩?」這種時候,假使「那你要反省看看你是不是做了什麼討人厭的事,讓大家不喜歡你不跟你玩?」這句話,目標是作為引導孩子整理自己的經驗,讓孩子可以繼續多說一點,談談發生了什麼事,這個時候,沒有經驗的取代。但,假使同樣的一句話,是大人用來定罪孩子,描述「你就是這麼討人厭啊,你的個性需要反省啊,早就告訴你要約束自己拉」的,我說的都對,父母親高瞻遠矚,我好英明好棒棒,這種時候,對孩子而言就會發生經驗的取代。

爸爸媽媽說的都對,一定是我做了什麼討人厭的事,大家才不跟我玩的。

引導孩子反省自己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假使引導孩子的時候,因為內心的急切,認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我比你看得更準確」、「我的經驗很重要」、「我就是關心你,所以我才要告訴你我才是對的,不想看你走冤枉路」,這種時候,其實就是「經驗取代」的開始。


取代「經驗」的語言

長輩或朋友們,會從自己生命的經驗裡面學習到一些慘痛的教訓,而從這些慘痛的教訓得到一些「信條」或「判斷標準」。例如:男女沒有純友誼啦、工作要有忠誠度啦、工作不拚怎麼可以、沒上好的大學會很淒慘等等,這些「信條」是從他們的生命經驗裡得來的,因此他們也會認真地遵守,並試著將這些生命的信條試圖傳承給他們所愛的人,希望透過這些信條的傳承,保護他們所愛的人的安全。

然而,這樣的信條,輕則取代跟壓抑部分經驗,重則讓人自我懷疑放棄生命主導權。

身為一個孩子的時候,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也有很多元而多樣探索世界可能性的可能,然而,假使當身邊的大人秉持著善意,想「避免孩子犯某些錯誤」、「想迴避某些風險」、「想試著控制傷害」時,他很可能會說的東西便是「這個就是OOOO啦」、「我告訴你這個OOOO是很危險的,最好不要去」之類的,這種溝通模式通常簡潔而有效,孩子會很快地吸收了「這就是OOOO」、「OOOO很危險不要去」,同時也會將這些信條繼承下去,但他為什麼知道?只是因為「大人這麼說」,因此缺少他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與體會。

我們用信條保護我們所愛的人安全,但同時,也可能透過這個方式壓抑了他的生命經驗。被阻止探索也許他有興趣能有發展的領域、被長輩的價值觀引導選擇了某些自己都不太確定的科系、被評論定調了自己的價值所以不再嘗試等等。

從長輩的角度來思考的時候,必然不會認為自己想試圖壓抑晚輩的生命經驗,那麼,這件事情如何表達便變得很重要。如何不讓善意的經驗分享、讓晚輩參考,變成取代了晚輩的生命經驗,甚至壓抑了晚輩生命探索的空間、嘗試的可能性與整理自己經驗的機會,而被迫只能從長輩的眼光裡來整理自己。

假使可能,或許可以改以「這件事我以前有一個怎樣的經驗...所以我有怎樣的看法,提供給你參考」作為一種方式。

除了這樣的句子以外,也可以試著避免「評價式」、「評論式」的語言,這種語言也都帶有濃厚的「經驗取代」的可能性,讓對方無法整理自己的經驗與感受,而被迫要先面對是否要收下這個評價,還是要跟對方衝突的這個問題。


胖胖小練習:

身為一個胖子的朋友或家人,今天他在你的面前跟你討論最近又變胖了,「我最近真的有努力耶,想要減肥,但不知道為什麼又變胖了」。

回答A:啊你每天三餐都吃得這麼津津有味的樣子,怎麼可能瘦啦。

回答B:就叫你不要吃消夜啊,啊你又不聽。

回答C:有努力喔,是喔。我怎麼看不出來。

回答D:你還是不要減了啦,胖胖的也很可愛啊。

回答E:反正你瘦不下來就是健康的風險比較高而已啊,又不會怎樣。

回答F:喔,那就繼續努力啊。

回答G:你做了什麼努力,你願意跟我分享嗎?

回答H:如果是我努力了還沒瘦,我可能會覺得很沮喪吧。

回答I:有沒有什麼事,是你覺得我可以幫助你的地方?


不管讀著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胖子,可以看看這些句子,然後在自己的心裡幫這些句子打個分數,那些你會覺得被評價了很不舒服,那些你覺得還好,那些你覺得有跟彼此連結,那些你覺得沒有,以及那些你覺得有打開對方的經驗,那些沒有。

每天的生活裡,就像這樣,我們有許多機會可以打開對方的經驗,或是關閉他。

試著留意我們使用的語言,那些我們試圖用評價、批判、自己的經驗,來取代對方的經驗,並且讓對方封閉了自己的經驗。又有哪些對話,是我們可以試著打開自己的經驗,也打開對方的經驗,讓我們更靠近彼此的?

願我們都能更靠近彼此,當兩個有故事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