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一起學非暴力溝通(五):從拒絕找社群


怎麼非暴力溝通講了這麼久,到現在還在討論「暴力」跟「暴力的溝通」呢?老實說,那是因為這是我自己學習的脈絡,我自己剛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的時候時常很疑惑「非暴力溝通」跟「暴力溝通」到底有什麼不一樣?「非暴力溝通」的用語跟一般時間諮商教我們的對話跟溝通技術,到底哪裡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在學習諮商的過程間很少有人提到什麼「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漸漸地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以後,漸漸地理解「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幫助打開經驗」的對話方式,在諮商訓練的過程裡,我們也學習許多「幫助打開經驗」的對話模式,但是非暴力溝通有一個我認為比較特殊的內容,也就是強調「權力」的部分,語言如何成為一種剝奪他人權力、讓他人消失自我肯定的能力、甚至是任意剪裁對方的經驗的工具,這個面向在我自己的學習經驗裡面,諮商也會提到這些,但比較少明確地直接指出這件事。

但我認為這件事很重要,而且可能會越來越重要。

在一個變化這麼快速劇烈的年代裡,如何找到一些人能一起把經驗打開,而變成一個個立體而豐富多樣的故事,而不是彼此恣意地分類彼此,隨手抓了一大把標籤,把彼此貼了個滿頭滿臉,然後感覺不知道應該如何反應,但又失去自己的表達能力,只剩一肚子氣跟失眠懊悔。當我們能打開的故事跟經驗越多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越多元,也越擁有健康強韌的民主力,但假使我們能打開的故事越封閉而限縮,只有主流故事跟某個跟他對力的故事,除此之外都是一片空白,不難想像有多少故事,被消音在這些大故事的底下,成為佚失的故事,而我們也難以分辨,原來我們在主流與對立故事之外,還有許多許多其他的生命樣態。

那一來很可惜,二來很壓迫,三來很反多元跟反民主。

我們可能很像,我們也可能很不一樣,但我們都只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希望擁有自己選擇、自己決策的權力、不希望被決定、被剝奪選擇權力,所以我們使用語言的時候,假使能尊重到這一點,尊重到對方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評價、甚至是一意孤行的意願,我們就能在語言上避免掉那許多想強加的判斷、評價、拔河等等的行動。

為了幫助我們能有一個空間好好練習非暴力溝通,你需要幫助自己找尋一些合適的練習夥伴。為了避免我們在練習的過程間彼此不熟悉,可能犯錯,或是讓彼此更不想學習,找一些能幫助自己放鬆,能自在練習的夥伴比較容易,判斷的標準大概是,第一、他會願意跟你一起用很慢的速度,不急著下判斷,不急著找定論跟解答,願意跟你一起對生活的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來學習,了解。第二、他會願意跟你彼此尊重,而不是只要你尊重他,或是只有他要尊重你,簡單地判斷方式就是,你們都可以「拒絕」彼此某種不舒服的對待方式,而對方會願意為了彼此留點空間,讓彼此探索這些對待方式究竟有什麼背後故事。第三、你們會願意試著呈現自己的脆弱、情緒在對方面前。

從「拒絕」找「社群」

如果你身處於一個「不能說不」的位置上,在各種關係裡都不能拒絕別人,那你想必是處於一個壓力可能很大的位置,每件事都無法拒絕,只能處理、只能面對,這反映的也許是你是一個不喜歡拒絕的人、也許你跟我一樣不擅長拒絕、也許你太喜歡答應以後能順利完成的興奮感,但學會拒絕,其實能幫助自己漸漸地找到能友善互動的社群。

敘事治療裡,有一個名詞,叫做「Re-membering」,這個詞講的不是記得,而是「重新組織屬於自己的社群」的意思,這個概念指的是,我們時常將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都當作很重要的成員,然而,假使有些人對你的人生跟你喜歡的自己時常秉持負面的態度,這種時候,在諮商室裡就會試著討論是否要試著在心裡降低這些成員的影響力,好讓自己能活得比較像自己喜歡的樣子。這種時候,會一起來回憶會支持你喜歡的自己的人是誰,以及哪些人可能考慮不要讓他們有那麼多的影響力。

當一個人一定會有一些時候遇到狀況不好、運氣不好、表現不好,各種不好的時候。

這種時候,是哪些人會在你的身邊給你支持,協助你度過困難,告訴你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他相信你能重新找回生命的平衡的,並且在你跟他說「抱歉,我最近可能狀況不好,可能沒辦法順利完成什麼事」的時候,會跟著你一起想辦法,並且把你當作一個人,一起思考,怎麼降低衝擊,又能照顧到你。而比較不可能是那些在這種時候,一直評論你是做了那些錯事,所以才導致今天這個結果,之前我就有提醒過你,你就沒有好好聽進去,讓你感覺自己必須「總是很好」的那些人,可能也是這麼對待他們自己的。

假使我們希望讓彼此都能更友善,回到身為一個人,能打開經驗的狀態,我們可能需要在一開始,先找一些「允許你拒絕」、「允許你狀況不好」,但卻不是不在乎你的人,允許你有照顧自己的需要,允許你今天跟平常不一樣,允許你偶爾不想做家事,允許你有時候需要只照顧自己,允許你把他放在第二位但他知道你也在乎他的人。

我們需要這樣的社群,來幫助我們練習,幫助我們能把自己當人,也能把對方當人。

而不是把自己當作機器人,生產線上的萬能螺絲,不論如何壓榨都可以產出的責任制狂人,不能犯錯的完美媽媽,各種令人窒息的樣板身分,而能回到「我是一個人」的狀態,我有這些身分,但,在這些身分之前,我是一個人,有我自己獨特的經驗,獨特的體會,我跟每一個別人都有一點像,也有一點不一樣,這讓我有許多可以跟人分享的經驗,也有很多可以跟人連結的故事。

我們都有點像,也有些不一樣。

而我想試著找人一起說說這些故事,也聽聽別人的故事。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一起來練習非暴力溝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