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時事:捷運喋血 校安真的是「系統」了嗎?+

(本文寫於2014年5月23日)

這次鄭捷的事件,無疑是一件「校園安全事件」的處理失靈導致成為「重大社會事件」。看到心理師夥伴高聲疾呼「這代表心理師很重要,教官不能取代」,的確,心理師對於這種事情的敏感度絕對不是教官、教師能相比的,但,教官在連絡警方、動用社會網絡、保護學生的能力也不是心理師有辦法取代的,身為一個因緣際會曾被教官保護過的心理師,我認為教官在校園也有他的重要性。

不是誰的錯,我認為這是制度的問題。

看到這種事情,不得不佩服柯前學務長慧貞,為成大制定相當完整的校園安全暨三級輔導策略及SOP流程,並啟用全國大專院校首屈一指的心理師數量,當然這樣的制度偶爾也會因此有點綁手綁腳,但制定完善的轉介/通報策略,才是各種校園安全事件的重點。

一個校園安全事件牽涉到的單位眾多,通常因為具有時效性,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發生問題的時候每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有什麼順序、還要通知誰,掛一漏萬的情況只能說是不可避免,彼此專業間的落差也是不可避免、萬一發生憾事自然是無可挽回,所以,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校園安全通報系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由誰通報,由誰接受,是否有上媒體,透過什麼系統通報,紙本還是電子,該由誰轉知,該轉知多少單位,轉介相關單位是平行通知,還是依序通知,要在多少時間內通知,有沒有需要轉介醫院治療,有沒有需要聯繫警方,有沒有需要聯繫社服單位,這處理起來真的是一件非常大的工程。

因為教育部的規定,現在各校都有「校園安全」的相關通報規定及處理辦法,但,單位與單位間的橫向連結是否有確實?還是時常淪為教官必須包山包海什麼都管?小從學生摔車、送醫、大到學生集體中毒、自殺?教官不可能單獨頂得下來,所以輔導室這個時候究竟是教官的好夥伴,還是教官的陌生人「請你填好轉介單以後再轉過來?」

因為是學生,學生是一個「在家庭、學校系統內」的個體,本來就不可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系統內部的業務是否已經過於吃重,讓人們根本就不可能橫向連結?面對有時效的問題,我們是趕快找出替罪羊,還是期待一個系統性的解答?不是「誰是有錯的人」,而是「我們可以一起來做些什麼?」

大專院校的學生是已經有一定自主意識、已經近成年的個體,處理相關問題時不可以單靠教官、警察式的搜索、偵查;也不可能單靠心理師在諮商室內每個禮拜循循善誘,然後對他剩下的整個禮拜內的行動不聞不問,兩個專業都沒有做錯,錯的是大家沒有辦法合作。

那麼,問題來了,

「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合作的可能性?」

面對這樣的事件,一方面非常哀痛,但另外一方面我很高興心理師終於能找到一個機會踏出諮商室,跟其他的單位連結,我們都需要被需要,也需要別人了解我們能做什麼,讓我們一起作我們能作、我們會作的事,而不是讓我們各自孤立,並任著那許多的生命從各式各樣的鴻溝間流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