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贏者全拿的世界:找到弱者足以突破困境的勇氣+


只要適當的引導,孩子比你想得更成熟。
當孩子理解父母的把關是愛的挑戰,孩子就會開始負起人生的責任。
縱使起點不如預期,仍擔負責任鼓起展望未來的勇氣
從「依賴餵食」轉為「自我探索」的生涯
只要一點點引導,孩子主動的能量就出現了不是嗎?

※本文中的照片均經過授權引用,請勿下載轉貼,若需分享請連結回本文。

※這篇中的孩子,與前文〈贏者全拿的世界:弱者的生涯發展又該何去何從?〉中的孩子是同一批,歡迎讀者對照觀看孩子的成長與茁壯。



生涯輔導要能成功,有幾個重點:



(1) 任課教師選擇「正確的時間點」,讓生涯輔導資源進入。


以前文與本文的兩次演講來說,第一次是模擬考結束後;第二次則在學測剛放榜,都是學生剛受到成績衝擊,情緒上需要支持、生涯決策上需要資源的時候。


(2) 任課教師對班級情緒的掌握度夠高,並告知生涯輔導者。


每個班級的孩子因為不同的班級文化、與導師的互動方式不同等等,有不同的面對「成績」、「生涯決策」、「挫折」的方式,若任課教師對班級掌握度夠高,能讓生涯輔導資源要介入時,能「順利掌握聽課者的狀態」,好搭配最有效果的內容。


(3) 任課教師若為學生所信任,會減少生涯資源進入的抗拒。


有些時候學生與任課教師間不見得有足夠的信任關係,這會影響到教師帶入生涯資源演講的內容是否被信任,若演講時間較受限時,任課教師與學生的信任關係會影響到演講者的演講內容是否能被學生接納。


(4) 任課教師需與生涯輔導講者有信任關係,並充分溝通各種擔憂。


生涯輔導課程時常引發學生「不選擇分數物盡其用」的科系的結果,導致教師「績效不好看」,或「家長」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緊張,若孩子回家不慎說出「是我們老師給我們安排的OOO老師叫我們跟著自己的興趣」等斷章取義的話,老師與學校往往就需要花更多力氣收拾,也因此學校與老師往往不願意讓這樣的資源進入學校。


(5) 若任課教師在平日班級授課時帶入生命教育課程,將有助於此孩子的生涯成長歷程更快速


生涯輔導資源課程能提供孩子生涯探索相關資源、理論及對生涯的想像方式,然而,孩子仍然會面對自我能量不足、自我懷疑等問題,特別是高三學生,所以,假使任課教師會在平日授課間融入生命教育類的議題,提供孩子信心,引導學生自我肯定、人生不會因此毀滅之類的信念,將能使生涯輔導資源的介入獲得更好的發揮。




在這樣的前提上,讀者所看到的這些孩子所接受的生涯輔導課程只進行「兩次」。


第一次在學生三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模擬考結束後,進行兩個小時的生涯輔導課程。


第一次生涯輔導重點:(1) 協助學生理解大環境與自己目前的狀況、(2)協助學生理解簡單的生涯理論、(3)協助學生了解環境中有很多免費的生涯資源可以利用、(4)協助學生理解「生涯」是一件個人化的事情,需要考量個人家庭等眾多因素。(第一次生涯輔導課程PPT→Finding My Way Out )


第二次生涯輔導課程進行於學測成績出爐,228連假之前,進行一個小時。


第二次生涯輔導重點:(1) 協助學生解決「如何與家長溝通」的問題,找資料與說服的策略、(2) 強調父母親意見的價值及我們需要父母支持發展生涯、(3) 再次強調學歷的重要性越來越低,重點在「發現自己身邊的問題、並動手解決」的策略、(4)介紹心理測驗資源,讓學生可以在選系前再次試探確認自己是否興趣吻合。


資源介紹:生涯測驗網站介紹生涯漫畫介紹



孩子能懂得感恩,也能懂得為自己的生涯負責
選系不必盲從看落點,從興趣能力與就業下手試探
心理測驗能提供孩子在茫茫職涯之海中,參照自己的位置
父母們怕的不是孩子的興趣,而是孩子的興趣不踏實、沒想清楚
當孩子看到父母的承擔,孩子就會開始學會理性溝通
當孩子清楚父母不是跟自己做對,孩子是可以展現出不同的態度的

生涯輔導,絕對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個人主義,也不僅僅只是「適性發展」那麼簡單,當每個人的個人資源、家庭資源、能力都有所差異,如何讓孩子能找到整合這些的道路,讓他們看到他們自己對家人的愛、家人對自己的支持、自己確實在這個時代中需要家人的支持才能發展生涯,同時孩子的生涯困頓也可能回頭影響家人、也讓自己不快樂。


孩子會開始擔負起自己生涯決策的責任。


父母這道高牆是有意義的,當孩子沒有準備好自己、沒有充分的閱讀與探索、沒有胸有成竹,父母就說「你就照自己的興趣吧」是種逃躲,讓孩子少了那種「挑戰強者」、然後「戰勝強者」、「捍衛了自己的想法」的經驗。


但這種經驗對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


孩子需要學會做功課,需要為自己的夢想負責任,試探、並說服父母,同時在溝通的過程間努力不讓自己暴怒,這些努力,都會成為孩子日後求職就業時的資產,所以,為了孩子好,父母也需要扮演這樣的「討厭鬼」,那是父母的愛跟責任。



原先不懂利用資源的孩子,也可以侃侃而談
看到父母的承擔,於是孩子理解了自己有溝通的責任
溝通的態度,是以後會一直受用的禮物
生涯輔導不用做得很累,孩子也能這樣成長
這樣面對生涯的成熟度,不就是我們的教育期待的嗎?
孩子也會自己學會分散風險,挑選自己合用的資源

老實說,這樣的實驗能獲得這樣的成果,連我自己都很意外,我很清楚,那絕對不是只有我個人的生涯輔導達成的效果,那裡面有許多任課教師一直以來的努力,讓這群孩子有了溫厚的性格,也是父母們一直努力地照顧孩子們,讓孩子們深知父母的辛苦,縱使他們能力不見得很好,所以生涯輔導、以及與父母溝通的議題孩子們才聽得進去。

這群在我們的教育中屬於「後段班」的孩子,能夠在畢業前夕有這樣的領會,負起責任、與父母溝通、找資源去說服父母、仔細思索自己的未來,讓我看了好為他們驕傲,那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本來就有的能量,我只是運氣很好,找到了鑰匙。


我只是很希望,孩子的能量能像這樣被看見、被找到、被打開,他們縱使是後段班又怎樣,他們的成熟與溫厚也是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力量,雖然只是高中生,但他們展現出的成熟令我驚艷,我深以他們為榮。


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不是「更多菁英」,而是更多「懂得欣賞自己」、「也能看到別人的承擔」的成熟的人。


而這,就是教育該做的,也是生涯輔導該給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