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有趣的職業:互相形塑的人生+

※ 寫在前面: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觀察,不見得符合每個人的感受。

職業是種選擇,但你選擇的職業也會反過頭來形塑你的性格。

我有個個性很急的老爸,如果你看過台灣高鐵那個帶全家出去玩,幾點幾分到哪裡,然後最後說「出去玩何必那麼累」的那隻廣告,我家老爸大概就像那個樣子,凡事事前規劃、蒐集詳細資料、縝密計算、務必使事情的發展與計畫相同,然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凡事保險再保險」,舉例來說聚餐時約12點,車程大概20分鐘,如果依照我娘的習慣,就20分前出門、 然後剛好到就好;但是依照我爹的習慣,至少要提早半個小時以上出門,因為還要找車、還可能塞車、搞不好會有什麼臨時要處理的狀況,所以我們時常得到一個很早就到聚會的場所,然後枯等姍姍來遲的人的結果。這讓我們難免有點生氣,但老爸似乎就是沒有這樣的彈性,他「就是覺得應該提早到,凡事要預備」

直到今年暑假跟老爸的土木技師公會一起出去金門玩,讓我對「職業」有了更多的理解。

出發的當天,我們大約比集合時間提早了半個小時到機場,結果我們很難得的沒當「第一名」,我們頂多只當了「十幾名」,讓人感覺有點意外,但我也沒掛在心上。第一天的行程裡只有少數的景點有 「資訊站」,因為老爸有蒐集地圖的習慣,所以不管在國內外出遊,下車以後的第一件事往往都是找資訊站,然後拿地圖,當老爸在遠處正走向資訊站的時候,我身邊剛好有一個同團的叔叔走回來,對著同團的另外一位叔叔說「那裏沒有地圖,我問過了」,原來拿地圖的習慣不是只有我老爸有阿!?。

空無一人的餐廳
第二天一早,我依照自己的時間起床,大約還有半個小時可以用早餐再到大廳集合,等我到餐廳的時候,整個餐廳除了一組帶著娃娃的父母親,所有屬於我們這團的人都用完餐了,老爸很認真的碎碎念「你看你就是不願意早一點,大家都吃完了」,我一整個內心翻白眼,「OS:心理師的原則就是提早五分鐘到就好了吧?然後開始很認真的發現,在一般社會裡面「總是提早到」的老爸,在「公會群體」裡面,卻頂多只能拿個平均數,老爸沾沾自喜的說「你看!我平常叫妳們早一點,你看大家都很早阿!」我忍不住想著,如果是心理師公會的出遊...大家頂多比集合時間提早個五分鐘就夠了吧?用不著提早半個小時吧?然後又覺得怪怪的,如果是我的話,我對公會團沒什麼興趣耶,如果是我我會希望可以自助旅行,這樣可以有更多的體驗,而且可以來個中途下車,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度,恩,所以搞不好如果是心理師公會的話會不成團耶....(喂)。


拿地圖的技師們

用過早餐以後到了大廳集合處,所有人都已經提早十分鐘到達大廳,已經坐在沙發上的技師們拿著地圖開始研究今天的路徑,還有一群技師站在櫃台前要拿地圖,我老爸一臉得意的說「我昨天回來的時候看到就拿了!」。讓我忍不住對老爸指出,「你知道,你們土木技師真的很有趣,昨天我已經看到一票人在景點找地圖,有的人拿到、有的人沒拿到;然後你告訴我你昨天拿了,現在這裡還有一票正在拿地圖,是不是這麼喜歡地圖?」

這一切讓我忍不住覺得好笑,又意外地發現「職業」跟「性格」之間有種微妙的關聯。

老爸常說當土木技師很倒楣,「簽一個字,萬一蓋了橋20年以後倒了,還會被挖出來說你要負責,問題是這二十年間你怎麼知道地下裡面發生了什麼事,究竟是你設計不好,還是有什麼其他影響導致?」讓他到現在都還是時常很擔心自己退休前的設計是不是能千秋萬世。

這樣的工作形態,似乎也迫使土木技師們有強烈地「掌握現況」的需求,透過「地圖」等各種資訊來掌握全貌,且在規劃設計的時候習慣性地「要留預備」,也就是準備能承受10年、20年一度的大地震、水災、風害、下雨無法施工等等,這樣的傾向,似乎也連帶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性的早點到、習慣性的擔心會發生問題要先作處理(例如擔心護照遺失、要先影印護照)。反映在參加工會旅行團時,很有趣的就變成了「大家都很早到」、以及「大家都很認真找地圖」這樣的現象。

這讓我對「職業」有了不同的想像,以往我認為「職業」是當一個人清楚自己以後作的成熟選擇,但現在,我了解到「職業」也會反過頭來形塑一個人的思考傾向,這些土木技師選擇當土木技師的時候可能有某種性格傾向,例如喜歡較固定而非瞬息萬變的環境(應用力學這些東西不會變來變去,還是依靠固定的東西;比起大眾傳播、資訊科學來說穩定許多)、系統性的思考能力(例如包含地層的測量、棄土區、強大的計算跟糾錯能力)。經過多年的工作,這些傾向會受到工作的加強,更深刻地影響人們,正如參與本團的多數人都已經退休。

這讓我重新體會到,「職業」不僅僅是一份薪水、社會名聲,還包含一種一整套的價值體系,會影響人們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看待關係,從個人的性格傾向開始觸發,受到職業的訓練更加深化,而成為某種獨特世界觀的擁護者。

而身為心理師邊緣的我,究竟擁護的又是什麼樣的世界觀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