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女巫真言:(一) 沒有一二級能力的三級。+

Is this a dead end?
我想試著寫下我所知道的心理師的就業現場,以及它們目前所遭遇到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目前正在這條路上的夥伴、學弟妹一些參考,如果有一些同路夥伴願意分享你的經驗給我,針砭並擴展我對這個領域的了解,非常歡迎並感謝。

※警語:在開始之前
  1. 請知悉這是我個人的經驗而來的說明,不見得是真相,請用你自己的大腦判斷有多少該參考。
  2. 請理解我是一個對諮商與輔導有熱情,領有心理師執照卻對現況充滿困惑的人;我可能很尖銳,但那並不表示我否認諮商的價值。
  3. 我個人的受訓與工作經驗多在學校,所以討論時我會以學校的經驗為主體,是否能類推到社區或醫院,可能要等其他人來分享才知道了。
  4. 我不打算說些好聽話、或是很「諮商圈圈」的話,那是因為我認為「心理師」這條路已經需要被反思了;不僅僅是「諮商」需要被反思,在台灣的「諮商」也需要被反思。
  5. 我預期這不會是一個討喜的系列,我寫,只是為了整理我自己對這個領域的反思,如果有同道願意一起反思,甚喜;如果被當作女巫抓起來燒,這也不是第一次,求仁得仁,我只能甘之如飴。

    我希望在讀這篇文章的妳(你)是心輔所研究生,或是正準備要考心輔所的準研究生;我並不是打算來「勸退」你們不要考心輔所,或是不要繼續念下去,而是,我希望這些經驗跟知識是可以被大家所了解的,然後你是「充分知後同意」的,了解這條路上你可能面對什麼問題,但你依然認為你想解決這些問題、學習這些知識,那麼再踏上來,只是因為好走而走,我相信這樣對大家(包含案主)都不好。


【困境一:就業現場與訓練過程嚴重脫鉤 沒有一二級能力的三級】


「諮商」是一門很專業的學科,假使用教育部愛用的「三級預防」來分類的話,理論上「諮商」是「高度強調三級專業」的,也就是針對一級二級預防無法處理的患者進行治療,例如自殺、自傷、性侵、家暴等高度專業的類別,這些處遇的對象需要特定的知識、以特殊的語言技巧與案主溝通,引導案主打開內心的結,並能順利維持日常生活的功能等。

因此,諮商的養成訓練是高度追求「語言溝通技術」的,進入諮商相關系所以後,妳很容易被五花八門的學派所吸引,並被她們獨特的人觀、哲學觀、技術所吸引,專注於衝刺各式各樣的課程與工作坊;而這也是諮商養成訓練中非常被強調的一環,「技術」、「不同的技術」、「更多的技術」

但,這都是「針對案主的」訓練,但,倘若考量「台灣的現場」,我們的諮商養成訓練則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也就是「嚴重缺乏提升系統觀」。

曾經有老師說「能做三級,一二級就都能做」,這番話或許說得不錯,但,他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是在「針對案主」的情況下,針對三級案主能有功能的心理師,針對一二級案主想必也會很有功能;然而,針對現在多數在學校服務的心理師而言,學校並不是一個「準備好了」的環境,等著心理師進去「只做三級」,現場的實況,往往是荒煙漫草、有待開墾的一二級,心理師如果沒有能力協助建立一二級的機制,「只做三級」(對個案)的專業,就是現在時常聽到的、學校對心理師的評價「沒有功能」。

那,要建立一二級,又該怎麼做?

面對案主,心理師是專家,但很微妙又很搞笑的事情是,面對與案主相關的人士,我時常發現心理師持「對抗」的態度,「這個導師根本外行,懂不懂阿」、「這個根本就不該轉到這裡來阿」、「這個媽媽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教小孩,抗拒、不合作」。養成過程過分強調三級,結果就是心理師們往往誤以為通往三級的路只要有自己就可以達成,所以路上的那些人事物,都是「路上的大石頭」。

有時候我實在很想抓著某些心理師的肩膀搖晃「妳記得妳一周只陪伴案主50min嗎」協助案主穩固這50分鐘以外的生活、取得生活中其他重要他人的共識、以適當的方式合作是很重要的能力,但,面對諮商心理師時,很多人會認為「那不是我該做的」、「除了案主以外的事情不是我的責任」

哈摟,妳們的腦袋還好嗎?就是因為心理師長年累月缺少「系統」功能,所以現在開的心理師課程才會有那麼多在提「系統合作」,而且學校對社工師心理師歡迎,其實不意外。(※我並不認為社工師比心理師不專業,我只是認為「沒有系統能力的心理師,沒什麼理由覺得自己比社工師高明」,對實務現場來說「能解決問題」才是王道,什麼學歷考照根本不是重點。)

如果心理師自認自己是專業,而且希望自己能夠被尊重,「加強系統工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否則,心理師事實上只是一個聽來稱頭,市場只會逐漸縮小的「自以為專業」罷了。

所以,心理師如何在面對學校系統時,像家族治療師那樣,能以系統的邏輯協助導師、家長、案主以適合的方式互動,而不是看到案主就忙著挖他的故事,然後罵導師、罵家長,這樣可能在問題解決以前就會先製造更多的問題...Orz。

進入學校前,心理師需要建立「能讓導師、家長一同合作的系統能力」,而不僅僅是「針對案主工作」的技術能力,否則妳可能會在學校工作得非常挫折,而且搞不清楚為什麼常常三天兩頭得罪別人?記得,諮商是外國來的洋玩意,人家的系統跟配套都已經很完善了,我們需要自己努力建立,很多導師跟家長根本沒碰過輔導、根本對這些理論一無所知,好好陪伴他們建立系統、協助案主,這才是學校聘請心理師時期待的「專業」。

離開心輔所以前,可能需要明白,過去的訓練雖然強調「三級」,但實務的現場不可能「只有三級」,而且更重要的需求往往是「建立一二級」,受限於心理師養成的專業訓練,實務現場想必也發生了很多困境,所以才讓學者們不禁修正了三級輔導架構圖,提出WISER三級輔導架構圖;從以往壁壘分明的一二三級,變成了部分重疊跨度的一二三級。

重點不在分級,而在怎樣才能解決問題,而我們受訓的經驗是否會反過來阻礙我們與他人的合作,並更嚴重的,讓心理師成為問題的一部分、或問題的製造者,這樣,只會讓這個專業被看輕。


※女巫諫言:

鑰(1):試著了解「是什麼」造成導師與你合作的困難,而不是「導師不配合」。
鑰(2):試著了解導師身上經常有大量的事情在處理,而不是「只有這個個案」。
鑰(3):試著了解導師的經驗,很多時候老師並非沒有熱情,而是熱情被消磨了,如何喚起老師的熱情,往往是開啟合作的關鍵。
鑰(4):試著了解「是什麼」造成家長與你合作的困難,常見的有工作時間難以配合談話、認為輔導等於孩子有問題、認為是自己不適任所以孩子才需要晤談等。
鑰(5):試著了解家長的壓力,並了解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優先順位通常與我們不一樣,而不是「這個家長根本不懂輔導」(他的確不懂,但你還是要跟他合作)。


※同場加映:《學生輔導法》三讀通過 未來將增8千名輔導教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動漫:掀起注意呼吸的熱潮